教學目標:
1、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運用比喻、擬人等修辭手法具體描繪的方法,感受梅雨潭獨具特色的美;
2、學習作者觀察景物、描寫景物的方法;(移步換景)
3、體會文本優美的語言,積累語言,有感情地朗讀課文。
教學過程:
一、揭示課題:
同學們,這節課讓我們追隨朱自清先生的腳步,再次走進“梅雨潭”,(板書課題)齊讀。
二、品讀課文:
1、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么?作者是在哪些地方進行觀察的呢?我們一同來回顧課文,指名分段讀文。 學生聽讀回答問題。(板書:梅雨瀑、山邊、梅雨亭)
2、作者在山邊看到了什么呢?指名讀第一自然段,其他生邊聽邊想:這一段向我們介紹了什么?
預設:①介紹了梅雨潭是一個瀑布潭。
②我知道了仙巖有三個瀑布,梅雨瀑最低。 小結:這一段的前兩句話告訴我們梅雨潭與梅雨瀑的關系及梅雨瀑的位置。
③我還知道了作者“走到山邊,便聽到„„呈現于眼前了。” (出示句子)走到山邊,便聽到„„呈現于眼前了。
仔細讀讀這句話,梅雨瀑給你的印象是什么?(白而發亮) 小結:由于這里溫度大,巖石上布滿了暗綠色的青苔,遠遠看去,暗黑的巖壁與潔白的瀑布形成鮮明對比,瀑布顯得尤為白而發亮。
瀑布還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?(有氣勢,長)
引導理解“帶”這個詞,“帶子”有什么特點?(長、細、易飄動),“一帶” 生動形象地展現出瀑布狹長飄逸的動態之美。
如果此時,你就站在山邊,望著這潔白鮮亮,流動飛瀉的瀑布,你最想做什么?把你們的這種感受送到文字中讀一讀,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。
3、過渡語:這白而發亮,靈動飄逸的梅雨瀑深深吸引著我們,我們不由得想看看它的全貌,下面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到梅雨亭更好的觀賞梅雨瀑。自由讀一讀第二自然段,邊讀邊想: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?
預設:①介紹了梅雨亭正對著梅雨瀑,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。
②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巖石上。
(出示句子)“這個亭距在突出的一角的巖石上„„浮在天宇中一般”這句話是什么描寫方法?你能用動作做做展翅的雄鷹的樣子嗎?梅雨亭的樣子是不是像你們做的那樣呢?我們一起看一看(出示梅雨亭圖片),再讀這句話,邊讀邊想象梅雨亭的樣子。指導朗讀這句話。
過渡語:坐在亭中,望著三面青山,會有一種怎樣的感覺?(像半個環兒擁著,人如在井底了。)
小結:身處這懸浮半空的亭中,眼望那飛瀉而下的瀑布,我們仿佛成了這亭的一部分,這水的一分子,這美妙的自然之景怎能不讓人心動呢?就讓我們帶著這種心動的感覺讀一讀第二自然段。
4、過渡語:讀了作者對梅雨亭的描寫,我們不僅贊嘆造物主的神奇,同時也為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傳神的描寫而叫絕,但更令人稱奇的還是作者近看梅雨瀑的描寫,現在,就讓我們快快走進第三自然段,去細細觀賞梅雨瀑吧!自由讀一讀第三自然段。